4J29组织结构
合金按1.5规定的热处理制度处理后,再经-78.5℃冷冻,大于等于4h不应出现马氏体组织。但当合金成分不当时,在常温或低温下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奥氏体(γ)向针状马氏体(α)转变,相变时伴随着体积膨胀效应。合金的膨胀系数相应增高,致使封接件的内应力剧增,甚至造成部分损坏。影响合金低温组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合金的化学成分。从Fe-Ni-Co三元相图中可以看到,镍是稳定γ相的主要元素,镍含量偏高有利于γ相的稳定。随合金总变形率增加其组织越趋向稳定。合金成分偏析也可能造成局部区域的γ→α相变。此外晶粒粗大也会促进γ→α相变。
4J29封接合金的特点为:
1)制造电子管各工艺温度范围内和管子使用温度范围内,合金的热膨胀特性都应与玻璃或陶瓷相匹配。
2)在使用温度范围内,合金组织不得发生变化;
3)合金表面应*形成牢固而致密的氧化膜;
4)合金的熔点应**玻璃的封接温度;
5)合金的封接、焊接、电镀和机械加工等工艺性能良好;
6)不纯物质(挥发物)、夹杂物、气体含量应尽量少;
7)塑性良好,能经受冷、热变形,*制成各种形状的零件。
在这些性能要求中,重要的是与玻璃或陶瓷接近的热膨胀特性和对玻璃有良好的浸润性。这两个性质总称为合金的可封接性。
所有4j29制作的零件应该在湿氢气氛中进行脱气和退火处理。氢在室温入水中,通过水泡达到潮湿,必须小心防止表面碳化。热处理炉要有提供同样的气氛的冷却室。热处理在1540/2010°F (838/1099°C)温度范围内进行,热处理时间为从温度开始,20分钟升到温度,随后零件移到冷却区域,冷却到570°F (299°C)后取出。
金属与硬玻璃的密封时,金属有一层氧化膜,的氧化膜是薄的并紧紧吸附于金属表层。这样的氧化膜可以通过将零件在大气环境下加热到1200/1290°F (650/700°C) ,并持续一段时间到深灰色表层变成淡褐色氧化膜。
4J29相近牌号
俄罗斯 29HК
美国 Kovar
英国 Nilo K KV-1Dilver P0Vacon 12
日本 29HК-BИ Rodar KV-2
法国 Techallony Glasseal 29-17
德国Telcaseal KV-3 Dilver P1 Silvar 48